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尹善權)在龍山縣石羔街道正南社區的大街小巷,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,手里提著工具箱,兜里揣著記事本,臉上掛著親切的笑容,他就是段亞軍,一名有著軍人堅毅品格的網格長。作為退役軍人,段亞軍將軍營里錘煉出的責任與擔當,化作服務群眾、扎根基層的實際行動,在平凡的網格長崗位上,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。
段亞軍在社區登記便民服務信息
扎根基層,化身社區“活地圖”
從部隊營房維修崗位退伍后,他選擇了以另一種方式為群眾服務,擔任社區第五網格長,段亞軍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和熱心腸,主動為周邊群眾提供水電維修服務,贏得了鄰里的一致好評。每天穿梭在網格的各個角落,挨家挨戶走訪,詳細記錄居民的基本信息、生活需求和困難問題。
為了更好地了解網格情況,他充分發揮在部隊養成的嚴謹細致作風,繪制了一份詳細的“網格民情圖”,將每棟房子、每個商鋪、每個公共設施都標注得清清楚楚,對獨居老人、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居住位置更是了然于心,成為社區名副其實的“活地圖”。正是憑借著這份對網格的熟悉,他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為基層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心系群眾,甘當服務“貼心人”
段亞軍始終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,用實際行動踐行著“服務群眾無小事”的承諾。在日常走訪中,他了解到網格內有幾戶獨居老人行動不便,生活上存在諸多困難。于是,他主動承擔起了為老人代購生活用品、代繳水電費等任務,還定期上門為老人檢查水電線路,確保老人的生活安全。
段亞軍為村民維修水管
一次,一位獨居老人家中的水管突然爆裂,水漫了整個房間。老人焦急地給段亞軍打電話,他接到電話后,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,帶著工具趕到老人家中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,終于修好了水管,還幫助老人清理了房間積水。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,拉著他的手不停地道謝。像這樣的事情,在段亞軍的工作中數不勝數,他用自己的熱情和付出,溫暖著網格內每一位居民的心。
化解矛盾,勇做糾紛“調解官”
在基層治理工作中,矛盾糾紛時有發生。段亞軍深知,矛盾糾紛如果不及時化解,不僅會影響鄰里關系,還可能引發更大的問題。因此,他始終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,積極主動地調解各類矛盾糾紛。
前段時間,網格內的兩戶鄰居因為停車問題發生了激烈爭吵,甚至差點動手。段亞軍得知消息后,第一時間趕到現場,耐心地傾聽雙方的訴求,安撫他們的情緒。隨后,他從鄰里和諧的角度出發,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,最終雙方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,達成了和解協議,停車問題也得到了解決。
段亞軍參加村民糾紛調解
凝聚力量,助力創收“帶頭人”
在社區內種植大戶集中的背景下,網格長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,探索助農增收新路徑,將閑散勞動力與種植基地有效對接,深入走訪種植大戶,詳細了解用工需求。同時,對轄區閑散勞動力的身體狀況、勞動技能、工作意向等進行全面摸排,精準匹配雙方需求。
截至目前,已有10余名閑散勞動力在種植基地實現穩定務工,人均月增收800-1200元。這一舉措不僅幫助群眾改善生活條件,提升生活自信,也有效緩解了種植大戶用工難題,促進社區農業產業發展,為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。
從軍營到社區,變的是崗位,不變的是初心;從營房維修到基層治理,變的是工作內容,不變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。段亞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,展現了新時代網格長的風采。他就像一顆螺絲釘,緊緊地“釘”在基層治理的崗位上,為社區的和諧穩定、居民的幸福生活貢獻著自己的力量。
責編:李穎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